直播嘉宾
黑远智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、卫健委心理治疗师
第二届北京市优秀班主任研修室成员、
首届北京市学生喜爱的班主任
中高考成绩出炉后,金榜题名固然可喜,考砸了可怎么办呢?考试如竞赛,是竞赛,有人赢就会有人输。然而有些家长认为:“我的孩子怎能输?我的孩子要样样都强!”这样的环境里,孩子往往只被教如何去赢,却不知道怎样面对输。考砸的孩子需要家长怎样的回应?如何面对考试的输与赢、人生的得失成败?
⬇️本期《教育面对面》带你关注⬇️
问
面对考试失利,父母需要关注和处理自己的哪些情绪感受?
黑远智:
心理学上有一个观点,带来情绪的不是事件,而是对事件的看法。
中高考的失利,之所以让我们难受,首先我们得弄明白的是,到底我们想到什么了,或者我们怎么看,才会有这么糟糕的感受。
对于孩子而言,中高考如何影响未来生活,孩子是没有概念的。中高考成败对他们而言更多是对自己努力的肯定,或者是对自己是否优秀的一个反馈,所以对他们而言,就像是比赛输了一样的感觉。
但对于家长而言,我们是经历过中高考,也知道学历会带来哪些红利,或者会有哪些影响。因此,中高考失利,可能更受打击的是父母。我们很容易开始产生“未来就完了,后面该怎么办”这样的绝望,亦或之前的心血都白费了,甚至也会有家长开始会自责,觉得是自己不好,陷入一种更糟糕的感受。
给家长的建议
1
做些照顾情绪的事(爱好、倾诉等)
2
澄清一些不合理的信念(是否是全完了、到底哪里会受影响、有没有解决办法、最好的结果不行了、凑活的可接受的结果是什么——避免非好即坏)
3
情绪来自对孩子的爱,这种在乎,孩子会接收到,同时我们也需要意识到态度也会影响孩子如何看待这件事。
答
问
孩子中高考失利,家长常会脱口而出:“没关系!这次不行,下次再来”、“无所谓,考试不行,还有其他闪光点”或者“你为什么考那么差?”“对得起我为你的付出吗?”。
面对考试失利的孩子,第一时间,家长该怎么说?
黑远智:
今天为大家带来两个案例——曾经有一个学生,中考失利,高中都很顺,但是高考又失利了。另一个孩子之前期末考试紧张、胡思乱想,中考前又开始……
因此,孩子失败的经历需要画一个句号,尤其是中考失利的经历,如果没有被处理,也可能会在高考乃至未来考场上让糟糕的感受重新冒出来。
画句号的建议:
1
中高考失利,对孩子而言,就是一次挫折,挫折是什么?
是危机,既有危,也有机。所以家长的对待就特别重要。
2
挫折里有什么:1.情绪,2.期待,3.事件的后续影响。
家长的价值,就是帮孩子:
1
调节情绪——共情,说出情绪、不否认情绪、表示理解给一些情绪的建议。
2
澄清期待——“之所以难受,是我们希望自己成绩好,成绩好带来的是什么?更好的生活,更多学习的机会,这些不仅仅是好学校给的,我们也需要给的更多。
3
事实的影响——影响有两方面,一方面是孩子怎么看,另一方面是后面怎么做,前者引导如何看待这件事,后者是,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,或至少传达,爸爸妈妈跟你一起想办法。(在一起的力量感和支持感更多)
⚠️切忌不能跳过前两个直接聊第三个
答
问
孩子考试失利,如何帮助孩子合理归因?
黑远智:
归因影响的是后续的行为,一件事的原因很多,看到什么,决定你会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后续会有何种行为。
这里面有两点很重要的部分:
1
第一、 谁归因,不能是父母归因,就是因为……所以你才没考好……
2
第二、 归成功的因,还是归失败的因,两者都要有,考了80分,为什么错了20分,和为什么得了80分,都很重要。
根据归因的理论,寻找可控的,最有价值。
答
问
如果考的好,我们可以做哪些事,扩大这次成功经验的优势?
黑远智:
不能仅仅是高兴和表扬,更需要的是通过我们的肯定,换来孩子自我肯定和自我驱动。
1
认可情绪,与孩子共同高兴。
2
邀请其思考做了什么(可控的归因)带来的这次的结果。
总之不能是结果的评价,而是对特质的认可。
答
问
有观点认为“选择比努力更重要”,如何处理好选择和成功之间的关系?
黑远智:
选择大于努力,是职业领域的说法,但对成长的学生而言,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,努力带来的是经历积累和能力的成长。在中高考的压力下,拼搏的经历,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成长的资源,同样孩子在过程中的探索:怎么做、如何做能成功等等,都是未来应对问题的策略和能力。
从未来的角度看,成绩的好坏,学校的好坏,只是决定了路是不是好走,但走路的是人,他会如何走,才最重要。
答
问
当孩子失败时,家长安慰“输赢不重要”,可以吗?
黑远智:
需要看情境,依据孩子的年龄、性格而定。
如果是孩子遇到很大的挫折,这句话似乎在否定孩子在意输赢的积极动力。输赢对孩子而言,其背后是有期待和意义的,我想赢,我希望优秀,这部分需要被肯定。当他没有达到的时候,我们也学会原谅自己或者宽慰自己,这不是简单一句话能解决的,如果前面有足够的共情,安慰,帮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,最后说出这么一句,是提升,但上来就这句,就有点草率了。
答
家长提问区
Q
家长A:“孩子和同龄人相比,胜负欲超强!特别执着于输赢,凡事都要争第一。输掉就会闹情绪。为什么孩子会输不起?”
A
黑远智:输不起,还爱比。背后意味着“我好不好需要靠事实和结果来确认。”应对的方法,不是在输之后怎么劝,更多要在还没比的时候,多向他确认。
Q
家长B:“孩子过于佛系,在这个竞争的社会能行吗?”
A
黑远智:佛系是决定而非行为。
小孩子的佛系是为了保护自己内心的不敢和不安。大孩子,中学生的佛系,是为了避免挫折的一种反应。
这些都需要更多的肯定和积极的自我概念的树立。
Q
如何传递正确的输赢观?
黑远智:关注过程的体验,成长,而非结果。希望家长多做加法,而非减法。不是减输赢的事或影响,而是除了输赢之外,我们是否还能看到更多积极的动力、成长的细节……
规律上而言,孩子都需要通过输赢来树立一些自我概念,所以我们不必刻意回避输赢。孩子也一定会有一段对输赢比较执着的阶段,这都是好事。
我们通过教育,让孩子想赢,不怕输,这个结果最为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