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厦门在线  今天是 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化

衡水市故城县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

本报讯(记者李晨阔 通讯员李洪儒、王成龙)为深入学习贯彻省委书记倪岳峰在故城县调研时的讲话精神,日前,故城县迅速安排部署,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为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有效载体,依托运河资源禀赋,抢抓重大历史机遇,加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,有力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这一国家战略在故城落地见效。 

深挖内涵,全力做好文化资源梳理工作。故城县依托运河文化研究会、县文联,聘请专家学者梳理挖掘运河文化,着力打造“六个一百”工程。目前,已初步建立了以“董仲舒”为代表的一百个运河名人、以“霍庄村”为代表的一百个运河村庄、以“四·二九胜利突围”为代表的一百个运河故事、以“三望”为代表的一百首运河诗词、以“龙凤贡面”为代表的一百道运河美食、以“四面佛”为代表的一百件出土文物为体系的故城县文化旅游资源项目库。该县先后出版《故城探源》《千年大运河 魅力新故城》等系列书籍;启动建国沉船遗址、运河三镇码头考古挖掘,发掘整理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、盐厂大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,对故城运河文化进行深度挖掘。 

规划引领,坚持倡树文旅融合发展理念。该县启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总体规划,高标准编制了《故城县大运河文化带战略规划》、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故城段阶段性规划》和《故城县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》。其中,《故城县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》已进行了初步评审。规划总体空间布局以大运河为核心,覆盖沿河7个乡镇,并向全县域延伸。规划以文化为引领,以人民为中心,共抓大保护,不搞大开发,持续高质量推进故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、河道水系治理、生态保护修复、文旅融合发展、城乡区域统筹5个专项30大类具体工作,打造具有鲜明故城特色的大运河文化带。 

项目带动,构建多彩缤纷文化旅游格局。该县围绕生态线,硬化贯通75公里堤顶路,植柳种槐增色,美化靓化景观化;启动建设县城主城区、经济开发区、沿河乡镇和村庄的污水治理工程。围绕项目线,实施“大运河文化+”战略,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故城段、大运河博物馆、董子学村、东大洼旅游区等一批特色文旅项目建成投用,绿康德国农庄、以岭康养综合体获批国家3A级景区。同时,该县推出了“一日游”“两日游”“周末游”“研学游”系列旅游产品,形成了“一路、两带、多点”(即环式精品旅游线路,一二三产融合风景带和大运河文化观光旅游带,各旅游项目节点)的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。 

为确保安全度汛,该县组织各级救援抢险力量进行理论学习和现场实操训练,围绕巡堤查险、管涌抢险、漏洞抢险、滑坡抢险、裂缝抢险、风浪抢险、漫溢抢险、闸涵抢险、水上救援等科目开展实战演练,迎险冲锋、密切配合,增强抗洪抢险队伍的应急救援和抢险处置能力,守牢运河左堤这条“安全线”“生命线”。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厦门在线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腾讯云秒杀
阿里云服务器